据报道,近日美国一些钢铁企业酝酿采取措施,提高对进口钢铁的关税。对此,中国钢铁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中国暂时无法采取任何行动。 美国《亚洲华尔街日报》2月20日报道,包括美国钢铁公司(U.S. Steel Corp.)、纽克钢铁公司(Nucor Corp.)和 AK钢铁控股公司(AK Steel Holding Corp.)等在内的美国一些大型钢铁企业,正在积极争取,提高对进口钢材的关税。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2月17日签署生效的经济刺激计划中,已经列入了“购买美国货”条款,即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中所使用的钢材,必须使用在美国生产的产品。预计美国这些公共工程的钢铁使用量,将占到未来两年新钢铁订单的25%。 但美国钢铁企业并没有因为这25%的市场而满足。《亚洲华尔街日报》引用一位美国钢铁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话说,他们认为,中国等一些被排除在“政府采购协议”以外的钢材出口大国,将加倍努力争取剩余的市场。 美国是世贸组织(WTO)中“政府采购协议”的签署国,但中国、印度、巴西等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不是。这意味着,美国在政府工程中将这些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,并未触犯WTO规定。 美国企业目前仍处于举证过程中,正式对美国政府提出反倾销申请还需一定时日。提起反倾销调查的举证并不容易,需要证明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,美国钢铁产业受到了损害,并且证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。 在第一点上,由于美国还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,故在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价时,美国可以自主决定选取第三国作为参考方。在第二点上,只要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产品数量激增(绝对值或相对值),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造成了“实质损害”或“实质损害威胁”。 美国钢铁企业一向有很强的政治势力,对国会影响力很大。过去几年中,美国钢铁企业提起的申诉基本都能如其所愿。 “美国企业对中国的‘双反’(反倾销、反补贴)一直是比较频繁的。”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向《财经》记者表示。“现在酝酿采取行动,也不足为奇。” 徐向春介绍,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钢材以管材为主,这是因为一些板材类产品已经由于美国发起的发倾销,被征以高额反倾销税,而“基本无法进入美国市场”。 因此,近几年来,美国对中国钢材进行贸易救济措施的领域,主要集中在管材方面。2008年,美国对中国产的焊接花季传媒黄版和无缝花季传媒黄版都进行了“双反”措施。就在2月19日,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,对中国的不锈钢焊接压力管作出“肯定性反倾销产业损害裁决”,这意味着美国海关将按照美国商务部今年1月28日的终裁结果,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10.53%-55.21%的反倾销税。
徐向春表示,美国钢铁企业一直认为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、中国政府对钢铁企业有补贴,所以一直在找机会,对中国采取限制性措施。“只要你进口数量大了,对市场占有率造成冲击,它们就会申请进行调查,提高关税。” 中国出口美国钢材数量在2006年达到高峰,2007年有所下降,2008年又有所回升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,中国出口钢材在美国市场的比重,2008年2月为8.4%,8月达到最高的25.2%,9月微降至22%。 不过,中国出口美国钢材占中国钢材总出口量的比例不到10%,占总产量不足2%,因此,美国对中国个别产品的反倾销,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中国钢材产业。
目前,中国钢铁企业对美国的相关举措多处于高度关注状态,“但现在还什么都做不了。”徐向春说。 《财经》记者向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了解情况时,有关负责人也表示,对美国企业正在行动的情况有所耳闻,但在美国政府提出正式知会之前,中国政府也不能采取什么行动。 “目前只能靠商会、协会与对方积极进行沟通。”该负责人说 |